中国传统风格的阿拉伯书法 — 专访哈吉·努伦丁·米广江

 

1.    您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习阿拉伯书法。先是在中国,然后去到中东国家继续深造。您对阿拉伯书法的兴趣是如何开始的?

 

回民有个习惯。家里办红事时,比如结婚、搬新家,都喜欢在门上贴上阿拉伯文的经文。我们兄弟姊妹多。在我小的时候,大约7、8岁左右,家里总是有人结婚。每次哥哥们结婚的时候,我们都会把门刷黑,请阿訇写阿拉伯文经文,用红纸写上,然后贴在门框上。

 

那个时候我虽然不认识阿拉伯文,但知道是经字,是神圣的,感兴趣。虽然后来英文字母也知道,拼音也知道,中文也知道,但阿拉伯文还是看着比较新鲜。特别是这个字母,比如alif,写出来像利刀似的,看着比较好看。我十几岁的时候就特别喜欢阿拉伯文书法。但是那时候不叫书法,我们叫(它)经字,或者杜阿宜,就是宗教上用的,贴在门上。

 

高中毕业之后,我当时是17岁,去清真寺学习念经,就等于是开始学习阿拉伯语字母了。文革时许多宗教经典书籍被烧掉了,所以我们后来只能借一些老阿訇的经书,借过来开始抄写。抄着抄着,我就感兴趣了。因为这个字,一开始看着陌生,(我)慢慢地会念了。后来人家看到了(我抄的经),说你这个写的好,给我们写一个吧。就这样,把这个手就练出来了。

 

2.   上世纪90年代您在中东的生活,学习和工作经历与体验,对您后来的书法表现形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?

 

我是1989年到的科威特。因为海湾战争回来了。1991年一直到1999年,我在埃及待了八年。总共在中东十年的时间,对我后来的阿拉伯书法影响特别大。开罗这个地方,它有古老的文明。他们的书法,他们的艺术,都是非常美的。在那里,我开始在阿拉伯书法学校系统学习正规的阿拉伯书法,接触到了和中国阿拉伯书法完全不同的一些书法体。阿拉伯人在用纸、用墨、用笔方面,和我们也完全不一样。另外,开罗每年有国际书展。我到那里买了大量的资料。我喜欢搜集一些资料,喜欢编一些关于书法的书籍。回国之后,我在郑州伊斯兰经学院开办了阿拉伯书法教育,向喜欢阿拉伯书法的学生介绍阿拉伯书法。那是2000年,1999年的时候,非常早。

 

3.   您能够给我们介绍一下Sini体吗?您的第一幅Sini体的书法作品是什么?那副书法作品的创作想法和思路,大概是什么时候形成的?其创作想法和思路来源于什么?在您看来,Sini体是一种书写风格类型,还是绘画风格类型?

 

Sini是音译。阿拉伯文里把“中国”叫Sini。Sini体有两种,一种是书写,一种是用字来绘画。关于Sini体,以前在国际上叫的都是 Sini calligraphy。没有一个叫Sini体的。大约在2002,2003年,我第一个提出来“中国传统风格的阿拉伯书法”这个说法。

 

我第一幅Sini体作品,就是跟着学泰斯米,是描摹。因为我们是回民,是穆斯林。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之前,都要以泰斯米开始。没有从泰斯米开始,这个事情就不完美。我认得的第一幅阿拉伯书法作品,也是泰斯米。

 

最初创作(看上去)像中文的阿文书法是在2003年。当时我陪着Peter Sanders,英国著名的摄影家,到中国来拍摄中国丝绸之路题材。我们在西宁火车站等朋友的时候,我不经意间抬头一看,注意到“西宁”的这个‘宁’字。我当时就想,能不能用阿拉伯文写出来?我当时想了一会儿,回去就把它创作出来了。“宁” 那幅作品就是这么来的。

 

从2003年开始,我开始用中阿两种文字结合着来写。并不是每一句话,每一个字,都能够自然地结合起来。有的时候,只能选一些句子、字和部分字母。我写的这个,有时可能看着像汉字,但它没有中文的意思。有时你看着像汉字,也能读上一个中文,勉勉强强的。但这两个意思不一样。还有的时候是,你一看,又是阿拉伯文,又是中文。这种少见。

 

写这些作品,从构图开始,需要很长的时间。我在创作的时候,需要考虑很多方面。因为我懂阿拉伯文,懂它的意思。而且,我也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。我就从各个方面去考虑这个作品。我写书法,并不是仅从它的字面上做到看着好看。它的意义,也同样重要。

 

4.  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,有没有来自中东的人物(比如书法家,艺术家,哲学家,导演,学者,作家,画家等)以某种方式对您和您的艺术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?您有没有在近期想合作的人?

 

有一些艺术,不是马上就能够(创作出来的)。艺术不是一成而就的。有的需要来回地改。我现在设计成这样,设计成那样,可能过了几年后一看,发现自己当初的创作又不好了。这样,我就需要重新再把它调整一下。另外,书法创作需要交流。有个一瞬间,或者别人的一个提议,(可能)会成就一幅作品。

 

我之前和土耳其的一位湿拓画艺术家的合作,就源于对方的一个想法:我们在一起合作这么一个项目?我说可以呀。他创作纸,我用书法在上面写。这个合作里有几方面的考虑吧。一个是土耳其的湿拓画,一个是伊斯兰的艺术,中国的一些文化,包括落款,再加一些宗教的深刻意义,包括你的构思,你的用色,你的用墨,从这几方面,构成了一幅作品。结果一做出来,艺术效果很好。后来土耳其政府一看,写的好呀。中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,土耳其是终点。那咱们就丝绸之路吧,体现两国的文化,就搞起来了。

 

有时候,艺术创作不是(按计划进行的)。本来我们想着做好的,可能做不好。比如我提供的那幅用在你们网站上的作品。我写这个作品的时候,最左边的竖笔画实际上是不存在的。那(是)这个字还没有干的时候,我把作品拿起来,墨水滴下来了。如果没有这个的话,它就不好看。所以,这一步是偶然。第二次就写不出来了。阿拉伯文是Salem。墨水滴下来的时候,我当时抬头一看,坏了,这个字(写坏了)。后来仔细一看,太好啦!它看上去像“伟”字。

 

5.   您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的画廊和文化空间展出,并被大英博物馆,哈佛艺术博物馆,苏格兰国家博物馆等收藏。在您的私人收藏中,您最喜欢哪幅书法作品(您自己的或者他人的作品)?或者上面有阿拉伯书法的艺术品?

 

我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,哪个都喜欢,哪个看着都好。我特别喜欢的一幅是“一笔泰斯米”。它的巧妙之处是字母的插空。有三个环,分别代表前世,今世,后世。且环环相扣。这幅作品被Milestones in English这本教材书收录。

 

6.   您是否乐意和我们分享一下您正在进行的,或者下一个书法项目?

 

我在做一个天房主题的项目,麦加的天房。从天房不同的角度,去看阿拉伯文书法。现在这个项目还没有完。我准备创作二三十幅,一个系列的。这个项目展出,大概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完成。

 

另外,我还在做一个关于泰斯米写法的项目。一个泰斯米,200多种不同的写法。目前已经完成了260种左右。之前出的《泰斯米著名写法600种》一书,是我搜集一千多年以来,世界上泰斯米的不同写法。大部分都是国外的书法家写的。这次我在做的,是四十年来,在我的书法生涯当中,我写过的不同的泰斯米。泰斯米的写法很多。在世界上大概有几千种写法。但就书法家个人而言,这一生他要创作几十种泰斯米的写法,非常难,非常少。难点是泰斯米有十九个字母。“茶”,我们中国人写的百茶图、百福图、百寿图。能写到一个百寿图,或者百福图的,就相当了不起了。如果你要把一个字,创造出几百种写法来,非常难。因为书体有局限。

 

Previous
Previous

Interview with calligrapher Mi Guangjiang

Next
Next

Beirut workshop 14th - 15th January 2023. News update